第381章 石破天惊的变革(1 / 2)

在举荐者公正的情况下,人才自然能被选拔出来。

但如果举荐者出了私心,那就会任人唯利、唯亲、唯权。

譬如黄良阁,朝中有重要官位缺人时,他可以举荐自己的亲信。

这亲信任了要职,之后又可以举荐自己的心腹入朝。

至于这些人能力不足,难以胜任怎么办?

没关系,负责审核的官员都是自己人,还怕过不了审核?

而且如此举荐,必优先举荐自己的子孙甚至亲族,自然会形成派系。

又比如如今但凡有些权势的官员,家中都或多或少,养了些幕僚。

这些人只要讨得主人家欢心,就有机会得到举荐的机会,成为主人家权力树的一分子。

甚至,还可能出现卖官鬻爵的情况。

只要肯给银子,那就有官儿做!

唐韵听着陈言将举荐制的弊端和现状一一析明,眸中异彩连连。

“所以举荐制已经落伍了!”

“人心不古,人人都想着自己的时代,你搞这个最终只有两个结果。”

“一是官员能力不足,二是官员结党营私。”

“这就造成有能力的人无法为国效力,自然朝廷官员永远死水一潭,遇事无力应对。”

“到头来,累的还是陛下自己!”

“所以恕臣直言,大周不改举荐制,咱不说玩儿完,至少绝不可能成为强国!”

“而且这事迫在眉睫,咱们大周四邻的那些国家,无论大小,都瞅准了大周战乱之后国力不振的机会。”

“稍露破绽,便会被人趁虚而入!”

“到时候,国将不国啊!”

陈言痛心疾首地抛下最后一句。

唐韵听得胸脯不断起伏,心潮澎湃。

自她记事以来,从未听过这般惊天之论!

举荐制是大周朝廷之本,从未有人对它质疑过。

而陈言这番言论,却毫不客气地点出其问题所在,发人深省!

“陈卿此言甚为有理!”她急切地道,“那依卿之见,该如何变革?”

“陛下见过我青山县的纳抚营吧?知道军士是如何招募的么?”陈言早有腹稿,问道。

“见是见过,但如何招募倒是不知。”唐韵坦然道。

“简单,设立一个考试系统,进行三轮考核。”

“所有人均采用同样的考试标准,绝不偏私。”

“只要能完成所有考试,便可成为纳抚营的军士!”

“从身形体格、能力、意志、学习能力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试,有测量有笔试有实战。”

“这样过了第一轮,基本上十中挑得二三,就将优质的潜力股给挑了出来,再进行第二轮复试。”

“如此类推,最终就能得到百里挑一的人才!”

唐韵听得似懂非懂,但基本原理却已经听明白。

这种考试,不问出身不问利益,目的只为挑选人才,自然能避免人才被弃用以及朝廷结党营私的情况。

“我大周不是缺乏人才,而是缺乏可让这些人才上位发挥才能的办法。”

“设若朝廷官员的选拔,也采用考试制度,臣敢保证,三五年之内,便可见到成效。”

“届时国强民富,指日可待!”

陈言打铁趁热,加重了语气。

事实上,改革大周选官制度,从他上任起就已经有这想法。

当然不是为了什么大周兴盛,那事太遥远,轮不到他来操心。

但若能让大环境稳定下来,对他赚钱大计自然有利。

“闻所未闻,真是闻所未闻啊!”

唐韵双眸泛光,喃喃地道,感觉整个人的认知都被刷新了。

良久,她才终于稍稍平静下来。

她起身在亭子里来回踱了好几圈,才停了下来,转身看向陈言:“此事,当真可行?”

“不敢隐瞒陛下,青山县从臣上任起便设立了考试制度。”

“不只是纳抚营,县内所有职位,均不问出身年龄,只要能通过考试,便可入职。”

“由此挑选出了不少人才,在县衙任职录用。”

“当然,都是以私聘性质,没有官品禄位,签合同的。”

“同时设立了升级制度,达到条件可以提升员工级别和待遇。”

“这样可以避免他们躺平,成为吃官饷蛀虫,还可以增加他们继续提升自己的动力。”

陈言恭敬地说道。

唐韵点头道:“难怪你青山县能如此富足,想来和你这制度有极大关系。但你方才说此事伤筋动骨,朕未必办得到,又是为何?”

陈言意味深长地道:“臣相信陛下明白我的意思。”

其实唐韵早已想到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