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莫笑农家腊酒浑(1 / 2)

“最好吃的…朋友?”

在孔明看来,相从可称朋,同志趣为友。

能被称为朋友者,要么如士元元直一般,能一起为大业不惜身,要么当如子敬一般,有高洁之志所见略同才对。

孔明从未料想过,一千多年后,问后世:

“何谓朋友?”

“好吃。”

嗯,只能说后辈之诙谐风趣宪和亦有不如也。

不过被孔明在心中暗自比较的简雍管不了那么多。

他的目光紧紧盯着其间说到那红烧肉时展示的古籍当中露出的只言片语,直接念道:

“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竟如此简易?”

若非此时光幕还没结束,简雍简直想直奔厨房,现在就去试试了。

对简雍来说,在为玄德公开天下太平的愿望下尽力之余,见天下之未见,尝天下之甘馐,也算是个人的追求之所在。

而如今经过后世的述说简雍也才忽然发现,这般甘馐也能由自己亲手所作,其中定然别有乐趣!

刘备则是一叹:

“我等倒是也想岁岁宰杀肥豚以迎新年,奈何…”

每每见光幕略谈后世情况,充斥在他胸腔的便是对其丰盈食物的羡慕。

就不说那“冠绝五千年”的后世了,这唐坐拥两千年以来最优气候,那水稻都快种到涿州去了,对他来说堪称魔幻。

那宋呢?

虽然看起来后辈对其文治武功皆有微词,但也大方承认了这宋工匠技艺的精进,以及商贸之兴盛,且文风之兴也能与唐比肩。

而且无论唐宋,人口皆远超他身处的乱世,更别提如今中原有曹贼江东有十万,还没归于一统呢…

本来吧,今年还定三秦,且在孔明等人的设想下也有了明岁与曹操正面决战且胜之的信心,刘备也称得上有踌躇志满之态。

但每每这时便会被后世种种兴盛之景拷打一番。

自得的心情褪去,余下的便是自省之态:

看看人家再看看自己,治下的汉家百姓何时能宰猪以庆贺新年,那才能算是真正的兴复汉室了。

刘备再次踌躇满志!

不过旋即便想起来如今长安不少百姓的家厕,依然是依照旧时习惯建前厕后圂结构。

那么接下来在务农上要做的事情便也很明显了:

试庄稼同种轮作之法,让家养之猪能换换口味。

毕竟那前厕后圂养出来的猪,刘备虽不嫌弃,但心里总觉得怪怪的…

“这豚肉之肥美尚能胜羔羊?”

这是李世民最关心的事情,不过旋即就被孙思邈无情镇压:

“陛下既不能食肥羊肥牛,那这肥豚再如何肥美,亦不得进御膳房也。”

李世民盯着满脸认真的孙思邈看了两眼,随后别过脑袋“哼”了一声:

“朕不觉其味美,不过欲替百姓先尝耳。”

话是这样说,但悄悄咽下的口水出卖了他的全部想法。

长孙皇后看着李世民即便是扭过了头,但依然还在用眼角余光瞟着光幕上的红烧肉菜品,顿时促狭笑道:

“替百姓先尝之事,妾为皇后亦可,如此也是为陛下分忧。”

李世民抬了抬手,最终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从牙缝中崩出来个“好”字。

眼见自己夫君这般姿态,长孙皇后也柔柔笑道:

“等御膳房完善此菜肴做法,寻一月献于陛下便是,毕竟此上之制法太过粗陋,定难味美。”

长孙皇后自是知庖厨之术的,一眼便看得出来这文字注解实在太过简略,单以文火慢炖而不加他物,怎么可能做出这般色泽可口,令人食指大动之菜品?

听闻皇后这样说,李世民方才点了点头,不再记挂。

随即若有所思道:

“这养豚之法,当令太仆寺典牧署规整其术,推广天下。”

杜如晦与房玄龄对视一眼,领命记下。

历经乱世两人再明白不过,想要令健儿身强体壮,那便要能粮肉兼食才行。

这历时千年总结的育猪之法,也自然可称珍贵。

家猪受限于肉料比的问题,要一直到带明才研究出了比较完备的肉用养殖方式。

但缺了猪也并不意味着古人就吃不上肉了,除去众所周知的牛羊之外,最受古人欢迎的当然还是鸡。

这种最常见的家禽饲养方法简单,在经过春秋战国的探索之后,至少在汉朝时养殖方法就已经相当完备,出现了零星的规模化养殖的记录。

但因为鸡贫弱的抵抗力的问题,规模化养殖在汉代很快就无疾而终,此后的封建时代基本再也没见过规模化养殖的记录。

而这个问题在古代基本属于无解,一直到要到现代有了大量的廉价抗生素之后,养鸡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