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乘坐飞机(1 / 2)

一个星期之后,培训完所有的技术人员之后,姜言收拾了一下就准备离开宿舍,准备坐火车回四九城。
提着自己收拾出来的两个行李箱,一出门就看到许大茂提着两个比自己大了几乎一倍看着就塞的满满当当的行李箱。
“大茂,这次你来收获不错啊!”
听到姜言调笑的话,许大茂有点不好意思的挠挠头。
“这还不是托了老大的福,这几年在这里也交了一些朋友,这不他们听说我要陪老大你回四九城就送了一点土特产。”
说完这句话,他有点疑惑的看了看姜言的两个箱子。
这一个星期,许大茂可知道,来看自己老大的人比自己多多了,怎么着这老大怎么才这一点东西。
看到许大茂的眼光,姜言就知道这货心里想什么。于是就开口解释道:“东西太多不好带,我就分了一些,留下一点是个意思就行了。”
其实吧!别人送给姜言的东西大部分都被姜言给收进空间里面,要不是怕许大茂起疑,这点东西都不想带,来来回回数千公里,带这些东西上火车,那就是受罪。
再看了一眼自己住了三年的宿舍,姜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不过他依旧坚定的转身离开。
“姜工,大茂。”姜言他们俩刚提着东西下楼就看到在楼下等着他们的郭建军和司机魏小军。
两个人看到他们俩提了那么多的东西赶紧走了过来从他们俩手里面拿过来放在了后备箱里面。
车开的很稳,姜言坐在车上出神分看着车窗外,魏小军似乎明白了姜言的想法,开着车在工厂内走了一圈。
“老郭,这似乎不是去火车站的路。”看着车窗外的景像,姜言开口问了一句。
“姜工,是这样的,之前我接到厂长的电话,今天中午有一趟飞往四九城的飞机,厂长就帮你们定了票,一会你们把火车票给我,我给他退了就行。”
“哎呦!”坐在前面的许大茂听到后面郭建军和姜言的对话,整个人激动的直接从副驾驶上蹦了了起来。
这不激动不行啊!那可是去坐飞机。
1949年11月9日,在我党的策动下,原国党政府所属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员工在香港通电起义(史称“两航起义”),12架两航飞机当日冒险飞回祖国怀抱。这12架飞机,加上后来由两航员工修复的国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小飞机,构成了国家民航初期的机队主体。
50年代,我国向苏联陆续购买了伊尔-14飞机,承担专机和国内客运、货运任务。当时整个国家大小飞机加起来也不到一百架。
那个时候我国民航一年的客运量也就一万多人次,坐飞机对于那时间的人来说就是一个传说,也就是奢侈中的一个奢侈,要不然许大茂的反应也不会那样大。
冰城的机场位于冰城西郊,是一个军民两用机场。
吉普车停下来之后,郭建军他们除了拿出来姜言的行李之外还从里面提出来了两个硕大的行李。
看到这两个姓李,姜言开口问郭建军:“老郭啊!怎么着你们俩也要跟我们一起去四九城吗?”
拎着箱子的郭建军笑了笑对姜言开口道:“姜工,这不是你要回四九城了,这箱子里面是特意感谢你,厂长吩咐我给你们买的土特产,你们这大老远的过来支援,我们也不能让你们空手回去不是,多少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您务必收下,要不然我就没办法回去给领导交代了。”
“姜工,这军绿色的箱子是你的,黑色的箱子是许大茂的。”
郭建军说完这句话,又从身上随身带的手提包里面拿出来两个信封递给姜言。
“姜工,这个是领导给您的一点票据,这四九城如今也紧张,这些东西拿回去补贴一下。”
他说完这一句话,直接把两个信封分别塞到了许大茂和姜言的手里面。
根据姜言的目测,姜言手里面信封的厚度最少是许大茂的两倍,估计这里面的东西也有差别。
可能是因为是军民两用机场的缘故,候机厅也是相当的捡漏,姜言他们到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人等在那里。
根据姜言的观察,这候机厅里面的人,一部分像是学者,另外一部分像是领导。
姜言带着许大茂一起拿着两张介绍信来到了登记台那里。
“同志您好,这是我们两个人的介绍信。”
姜言说完这句话就把介绍信递给了登记台后面的工作人员。
她接过来姜言递过来的介绍信看了一眼。
“同志,麻烦您们出示一下你们的工作证。”
听到工作人员的话,姜言和许大茂两个人很麻利的把自己的工作证递过去。
在五六十年代,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加上人口流动比较少,身份证一直没有出现。从50年代到70年代,人们出行基本上依靠2个东西,分别是工作证或者介绍信。有的时候,需要二者兼备。因为在那个年代,判断一个人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就看他的工作证。
某种程度上,工作证具备了身份证的一部分作用。
机场登记的工作人员接过来姜言递过来的两个工作证和介绍信对照了一下,接着又翻看了一下记录信息,三者相对无误之后,就给姜言和许大茂开了两张客票和两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