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2 / 2)

而就在这时朱标忽然看到,被烛光映照的窗上闪过了一个人影。

遣退众人后,朱标直奔寝殿而去。

果然,吕氏正在偷偷哭泣。

吕氏见朱标前来,慌忙用手帕擦拭,但红红的眼角和挂在脸颊上的泪痕,却是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了的。

“殿下恕罪,妾身刚才”

“起来吧。”

朱标把她从冰凉的地上拉了起来,虽然是夏天,但宫里还是不暖和。

吕氏借势一把扑进朱标的怀里,眼泪却是止不住的流,朱标看着梨花带雨的吕氏,心里也不是滋味。

“好了好了,好端端的哭什么?”

吕氏啜泣着说道:“殿下,若是、若是真有那一天,如钩弋夫人故事,还请殿下赐白绫予我,毒酒死的不体面。”

朱标心中一紧,连忙捂住她的嘴训斥道:“你胡说什么?”

朱标的声音虽然带着几分严厉,但更多的却是无奈,他明白吕氏心中的担忧,却也不愿让她陷入更深的恐惧之中可是,从古到今,史书上这种宫闱中无形的战争还少的了吗?若是一方胜出,另一方又真有好下场吗?

如果吕氏只是侧妃,朱允炆没有任何继承皇位的可能性,那么这一切也就罢了,安分守己,以后不失封为藩王,坐享荣华富贵度此余生。

但问题在于,朱允炆被朝野间普遍视为以后的皇位继承人,已经有六七年了,在朱允炆的青少年时期,他始终是被当做未来的皇位继承人来培养的,毕竟这个位置既不能空置,也不能让其在必要的人生阶段缺少相关的教育。

再加上朱允炆的出身,所以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文官,隐约围绕在了他的周围,试图给未来下注。

文官们,绝不希望一个流淌着勋臣血液的皇孙,继承皇位。

因为这就意味着,在明初武人权势滔天的情形,将持续下去,这对于文官集团来说,是极度不利的。

乱世用武夫大家没什么好说的,可历朝历代,哪个不是治世用文臣?文武之间此消彼长是历史必然,文官集团自然希望这个过程尽早到来。

只是胡惟庸案,确实给了刚有起色的文官集团迎头一击,以至于现在六部尚书如流水,那几位国公却稳如泰山,丝毫不见勋贵武臣有什么势力消退的迹象。

所以,文官集团想要再次抬头,甚至彻底压倒勋贵武臣,他们就只能赌未来。

而赌未来,最好的方式,其实就是皇位继承人。

朱标就不用说了,想要他彻底偏向文官集团肯定是不可能的。

因此,想要达到以文抑武的目的,就要在大明的第三代皇帝身上下功夫。

而朱雄英的归来,是文官集团所不愿意见到的。

那么,对于朱标来说,如果朱雄英真的回来,他能参考史书上的那些做法,让朱雄英认吕氏为母,从而保证以后吕氏的生存吗?

恐怕也不行,因为常氏的娘家势力实在是太强大了,让朱雄英改母,常茂和蓝玉这俩位国公第一个跳出来不答应。

所以对于吕氏来说,这个消息是真正的催命符。

一旦有那么一天,朱标走了,吕氏走得早倒还好,若是还活着,那么她几乎是百分百会被势力强大的外戚勋臣逼着殉葬,外戚勋臣不会容忍这么一个非朱雄英的生母作为太后,骑在他们脖子上发号施令的,这一点在汉朝的历史上屡见不鲜。

“殿下,妾身只是害怕……”吕氏的声音有些颤抖,她紧紧地抓着朱标的衣袖,仿佛这样就能抓住那份安全感,“若真有那么一天,妾身不愿成为殿下的累赘。”

朱标也没什么办法他只能紧紧地拥抱着吕氏,试图用自己的体温来驱散她心中的寒意。

“英儿若真的能够回来,那是天大的喜事,你怎可说出如此丧气之话?”

朱标轻声安慰道同时用手指轻轻拭去吕氏脸颊上的泪痕:“你是我的妻子,无论将来如何,我都会护你周全。”

吕氏闻言,心中的恐惧稍稍减轻了些,她抬头望着朱标,那双含泪的眼眸中似乎充满了依赖与毫无保留的信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