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殿试上怒喷海禁政策的解缙(2 / 2)

无比,所以还是喝了酒。

几杯酒下肚,解缙整个人都开始飘了。

——思路来了。

保守个屁,老子要拿状元!

饭也不吃了,他把托盘摇摇晃晃的放到了旁边,扯过答题的纸张,继续挥毫泼墨。

解缙是不是明初书法第一人不好说,但他肯定是明初草书第一人,毛笔在他手中,可谓是笔走龙蛇,飞扬不羁。

这时候还没有“馆阁体”,殿试也确实没规定作答文体,所以解缙的书法虽然潦草了些,但也不算违规。

须臾,一篇策论写就却是一气呵成,一字未改。

解缙示意受卷官他要交卷.殿试跟乡试、会试不一样,从赵匡胤时期开始,殿试环节就规定了考生可以提前交卷,之所以这么规定,是因为在赵匡胤的眼里,能快速而又有效地解决问题的人,能力暂且不论,果决肯定差不了,而大明的制度基本都是参考宋朝进行设计和改良的,所以这一条也在如今的洪武朝被承袭了下来。

受卷官收了解缙的卷子,准备按照规定,等所有考生都交卷后统一送交弥封官进行弥封。

但这时候朱元璋来兴趣了,闲着也是闲着,既然解缙这小子与他之前就有一面之缘,印象颇为不错,而且还在残页上面出现过,那不如看看他的试卷。

皇帝要看卷子,受卷官自然不敢不给。

然而看着看着,朱元璋的眉头就蹙紧了。

倒不是解缙的文章写的不好,或者字体太潦草,实际上解缙这篇文章,立意非常高远,书法虽然潦草了些,但筋骨神意俱佳,看着非常顺眼。

问题在于,朱元璋之前从考生们身后走过,大概心里算了算,保守点支持海禁政策的考生有八成,剩下两成则是支持海禁政策应该随着时代的改变稍微开个口子。

可敢这么喷海禁的,解缙还真就是蝎子拉屎,独一份。

看完以后,朱元璋脸都黑了。

虽然朱元璋有意给海禁政策放开一个小口子,进行官方的海外贸易,但并不打算对海禁政策进行整体的骤然转向,因为对于一个庞大的帝国来说这是非常伤筋动骨的,会让下面官府无所适从的同时,加剧社会和人心的混乱。

而且更重要的是,海禁政策是朱元璋给大明制定的基本国策之一,全面否定海禁政策,那就是在拿鞋底子抽朱元璋的脸,所以朱元璋自己也不可能会干这种有损于他帝王威严的事情。

但解缙干了。

不过,朱元璋气量并不小,他倒没有因为这张卷子发作,只是放下卷子后吩咐道:“下次殿试让光禄寺别备酒了,另外,西安府蓝田县的县令是不是出缺了?这考生不用观政,可以直接去上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