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双刃剑(2 / 4)

个人。

谁让他们年轻呢?

常值班的赵骏需要过问大事,其余基本上都六七十岁了,身子骨也不是很好,最近两年老登们生了不少病。

不像范仲淹等人,年龄在五六十岁之间,还算是年富力强,他们不去谁去?

所以眼下确实不能凑齐整个政制院会议。

不过在场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师傅,除了晏殊以外,基本上都是之前的平章军国事的宰相出身。

宋绶蔡齐等人之前最多也就是参知政事的副相,因此他们还是能够确定大事。

众人进会议室落座。

才刚坐下,王曾就开口说道“说说吧,到底怎么回事。”

“我打算让杜杞软处理。”

赵骏说道。

“软处理?”

“嗯。”

“怎么个处理法?”

“协商,不管他们喊了多少地主,事情闹得怎么样,都先协商为主。”

“具体内容呢?”

“很简单,只要他们答应朝廷下达的新政,老老实实纳粮,一切就都还好说。”

“要是不答应呢?”

“继续协商。”

“还是不答应呢?”

“加大协商力度。”

“那事情可就愈演愈烈了。”

“那就动刀了。”

“这不就是你要的结果吗?早点动手就行了,非得继续磨蹭干嘛?”

众人一下子没搞明白赵骏什么意思。

其实这些年来赵骏杀了蛮多人。

扫黑除恶,黑恶势力搞死了不少。

查处军队,将门勋贵搞死了不少。

搞死最少的就是官员了。

也杀了至少得一千多人,流放了好几千。

再加上坐赃的从属,林林总总加起来,没有十万也有六七八万了。

所以现在赵骏又开始对地主动刀,众人倒是不意外。

地主的死活大家并不关心。

因为宋代的地主阶级跟明代不同。

明清时期,举人和进士都是免税的,导致很多百姓都会把田地放在他们名下,这个过程叫做“投献”。

所以明清的官员都的地主,朝廷想收地主的税,那明清的官员怎么可能不反对?

宋朝就不一样,官员也都要纳税,从根本上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因此在这件事上,政制院其实没多大阻力。

毕竟他们以前就是这么干的。

只是大家没想明白。

既然要对地主下手,他们闹腾的时候出兵不就行了?

非得先跟他们协商?

这么拖下去,万一一传十十传百,整个浙江的地主都听说朝廷一下子变得这么好说话了,那还不翻天?

最重要的是浙江作为长江下游,运河重要枢纽,消息很快就会传到全国去。

如果不能第一时间雷霆手段镇压,杀鸡儆猴,这么搞下去,还真有可能造成全国性的骚乱。

所以大家也没弄明白。

既然赵骏是想放任事情先发展发展,那就放任就是了,官府先不搭理,等对方聚集到一定程度再出手就行。

又何必亲自下场去跟这些地主解释、商量、谈判呢?

如此朝廷的威严何在?

“你们不懂。”

赵骏摇摇头“我并不是要对全国地主赶尽杀绝,而是最好希望良性引导,杀人其实是不得已的手段,下下策。”

“我当初为什么扫黑除恶杀得多?那是乱世要用重典,维护治安必须严打。”

他双手一摊,看着众人继续说道“杀贪官污吏也是为了在民间树立起朝廷整顿吏治的决心和形象,同时为了让考成法顺利地实施下去。勋贵那边我不是一开始就想和他们好好商量吗?他们自己不上道,那能怪谁?”

众人一听,好像挺有道理。

他之前给过将门勋贵们机会,但对方一意孤行,那就怪不得朝廷动刀了。

只是吕夷简还是疑惑道“你之前不是一直想解决土地兼并的事情吗?为什么现在又不想对地主赶尽杀绝呢?”

“因为确实需要一定的资本推动。”

赵骏坦然道“大宋的体量不是带嘤,我们是目前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看似也是最富裕的国家,但又是最穷的国家,要想真正发展起来,光靠朝廷还不够。”

“又是最穷的国家?为何?”

众人纳闷。

“别看大宋富裕,可富并不在民间。最近几年也只是让百姓从生死边缘挣扎拉回到了贫困线上,饿不死,但却没有什么钱。”

赵骏说道“大宋真正富裕的是大商人、大地主、大官员,跟百姓无关。不过大商人又往往和大官员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