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第一个八年计划(2 / 2)

赵骏点点头:“不仅分不出胜负,我们的伤亡会非常大。所以科技要进步,把技术碾压贯彻到底,才能持续压制辽国。”

其实现在大宋的火炮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都远超辽国,只需要把普通火药换成颗粒火药就行。

但赵骏可不会说实话,只会对赵祯连哄带骗一同忽悠。

并且他把辽国现在拥有火炮归咎于宋朝军队,但事实上他也能够隐约猜到军队败坏,未来可能会造成辽国得到火炮技术,从而让辽国也拥有火炮这门大杀器。

不过赵骏一来当时无力阻止,在需要打仗期间,不能对军队下手。二来隐约也是故意为之,与辽国进行军备竞赛,消耗辽国实力,增长大宋国力。

三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辽国的军事能力,也能够让赵祯以及政制院充满危机感,从而被赵骏一直牵着鼻子走。

总的来说,这一套话术其实也是后世西方渲染大毛熊威胁论的说调。

实际上以大毛熊的能力,已经很难突破北约,然而西方媒体需要忽悠民众,加大这种危机感,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赵骏这些年也成长了许多,深知政治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如果想要彻底掌权,达到他未来深层次的想法,那就千万不要明说出来,而是用各种手段驱使,就像现在这样。

果然。

赵祯听说他们对辽国的军事优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顿时偃旗息鼓,担忧说道:“那该如何是好?”

“我们需要和平一段时间进行高速发展,这段时间正好合适。”

赵骏说道:“今年我们的船队做足了充足准备工作,我们为了这一趟花费了三百多万贯,是当年的三倍,明年把橡胶、金鸡纳霜带回来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

“等到橡胶和金鸡纳霜来了之后,蒸汽机动力提供了强大的生产力,先解决内需,再对外扩张,渐渐形成一个东亚一极的霸主级强盛帝国。”

“当然,到那个地步还很遥远,光解决内需我估计就得几十年的时间。搞大基建,搞公路、铁路,没有三十年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必须考虑开始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了。”

他环顾四周定下基调道:“我打算做一个八年计划,大家都听一听,说说自己的想法。”

“八年计划?”

赵祯纳闷道:“为什么是八年?之前不是说都五年计划吗?”

“五年以未来的生产力实现和达到绰绰有余,但这是在古代,八年都短了,可能十年内能不能完成都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