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让李元昊去试试水(2 / 4)

季捺钵就是辽国削弱女真、蒙兀、渤海、室韦、奚人、阻卜等其余各非契丹族部落的政治管理,同时还能带动一定的军事发展,对契丹族来说是大有益处。
可如今随着辽国大败,国内政治局势非常不稳定,如果继续对国内的各个部落采取镇压的方式,很有可能形成反弹,甚至联合宋国对辽国进行反扑也说不定。
因此耶律宗真不得不听从张俭的建议,一改之前对各个部落的一味索取、压榨,改为休养生息,减免他们的赋税,安抚他们的民生。
不过这并不代表辽国就要放任其余部落壮大,耶律宗真如今常驻于中京,除了把重心放在宋国身上以外,更重要的是中京更靠近辽阳东京府,方便对东北面的渤海、女真等部落进行管控。
此时辽国皇帝耶律宗真正在校场上。
远处校场上正在爆发出各种乱七八糟的响声,有手榴弹的爆炸,也有大炮的轰鸣,泥土飞溅,沙尘四起,整个校场轰鸣声音震天。
耶律宗真远眺北面,看到这个样子并没有觉得多高兴,而是面色沉重地对身边的北府宰相,同知元帅府事兼北枢密使萧惠说道:“我大辽的火器已经钻研了数年,却始终没有到宋人的那般威力啊。”
萧惠回答道:“宋人的火器配方机密,极为严苛,我们的内应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也只探听到秘方只有硝石、木炭以及硫磺,但配比多年,这已经是最好的一批了。”
“唉。”
耶律宗真叹了口气道:“不知道朕何时才能拥有宋国的这般火器。”
“陛下也莫急,内应还会继续打探消息。”
萧惠笑道:“何况他们即便研发了新式火器,宋国的将领也都会倒卖给我们,这手榴弹和大炮,不就被我们仿制出来了吗?”
“呵呵。”
说起这个,耶律宗真就笑了起来。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经过辽国火器工匠的摸索,他们的火药已经差不多达到了赵骏提供的纯黑火药的比例。
如果赵骏的黑火药威力是10,那么他们的能达到8-9分。
然而这临门一脚在于鸡蛋,鸡蛋把黑火药变颗粒状,威力成倍增加,这才造成了在直观方面辽国的火器比大宋的火器差了许多。
他们没搞清楚这一点的原因是颗粒状黑火药只早期囤积了不少,打完宋夏和宋辽战争之后就没造了。
两次战争打完,把颗粒状黑火药基本上消耗得差不多。
和平时期到来,朝廷就没再收购鸡蛋。
倒不是马放南山、兵器入库。
而是实在是造不起。
汴梁的鸡蛋在那段时间暴涨,比米价还疯狂。
再造下去汴梁都没鸡蛋了。
所以宋国朝廷那边不得不停止颗粒状黑火药的生产,改为普通火药,平日里火器制造,也都是如此。
造成辽国的间谍几年渗透,最后也只是得到了普通黑火药的配料。
“朕听说南人正在清查军队?”
耶律宗真问道。
“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
萧惠回答道:“之前听内应说,宋人派了许多使者前往军营清查兵籍。”
“这几年宋人动作颇大,国力日益强盛,让朕心忧啊。”
耶律宗真叹了口气。
宋朝的变化是肉眼可见的,最明显的就是边境的城池上大炮数量越来越多。
根据他们潜入范阳城池的内应来报,光范阳城头就部署了二十多门大炮,其余火器不计其数,令人担忧啊。
“陛下,即便我们的火炮威力不如他们,但防守还是有余,倒也无需担忧。”
萧惠说道:“现在最要紧的还是那火枪,宋人调集那么多人马每日训练,恐怕这火枪的威力也不会小。”
“唔”
耶律宗真沉吟说道:“传出话去,让宋人军队里那些将领搞点火枪来,朕会花高价收购。”
“是。”
萧惠应下。
大宋那边火枪研发成功之后,光测试就搞了大半年。
之后又调集五万精锐之士成立火器军,每天在郊外靶场训练,这么大的动静自然被辽国探子知道。
奈何火器军一直是大宋的机密,朝廷把这些士兵的家属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内部王国,连靶场都被划为了军事禁区,不允许任何人靠近。
因此辽国探子在外围虽然常能听到枪炮声响,可具体火枪是什么就不得而知,完全没办法查到,哪怕花再多的钱都不行。
这让耶律宗真颇为遗憾。
不过好在大宋军队很烂,什么都敢倒卖,耶律宗真认为再过不久,火枪也会被宋军卖过来。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已经升为三司使的刘六符面色凝重地来到他们身边。
“陛下!”
刘六符拱手说道。
“怎么了?”
耶律宗真问。
“宋人那边出大事了,太师希望陛下能回去商议。”
刘六符说道。
张俭还是比较长寿,历史上活了九十一岁,距离他病逝还有九年时间。
但他毕竟八十多岁的人,身子骨确实不太行,不能过来找耶律宗真,就只能请耶律宗真回去。
听到是张俭要他回去,耶律宗真连忙说道:“走,边走边说。”
他立即摆驾回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