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这个男人来自后世(2 / 4)

台监督百官,若是权小,则如何使监督之权?”
“至于其余人?”
吕夷简淡淡地道:“如那工部、户部,现在尚不是国家大力建设,查询户籍之时,所以不能入院,也是正常的事情。礼部、工商部、刑部,礼部只有象征,近乎虚设,但古太常为九卿之首,权低而位高,可入候补,工商部只管商业,刑部管律法,不如前几者重要,同样当入候补。”
他这话一听还乍有道理,因为财政部非常重要,在后世排名当中虽然只是第三梯队,但那是在国家排名,下到地方,县市财政局、省财政厅,那不妥妥的各部门老大?各个部门都要求着财政局拨款。
教育部和兵部也确实都是未来要改革的方向,教育事业关系到数理化的推广,兵部则是要改变冗兵现状,谏台要行监督权力。
但难道工商业和法律就不重要了?
显然吕夷简这一手就是避实就虚,打击敌对党派,把王曾那一派的人排除政制院外,赵骏提的就给个候补同知,自己的全都入院扩充自己实力。
除了郑戬和陈执中一样的理由不好打击以外,别人都被他拦在了政制院门外。
哪怕他知道做不到,但也得摆正好这样的态度,将来面对自己小弟们的盘问,自然也有个说辞,说自己已经尽力了之类。
“扯淡。”
赵骏都快逗乐了,指着吕夷简道:“你个老逼登,干脆政制院你做知院算了?”
“唉。”
吕夷简连连摆手道:“老夫虽执宰多年,但如何比得上汉龙年轻有为呢?当然,若是汉龙愿意让贤.”
“我让伱个头啊你。”
赵骏翻着白眼道:“官家,别听这老头胡说八道,这厮整天不为国家效力,一天天就知道党争,这届选举我提议罢黜吕夷简。”
“好!”
范仲淹来了精神,高声道:“我举双手赞成!”
“咳咳咳。”
王曾咳嗽了两声,眼角看向吕夷简,泛着诡异的光。
“你们!”
吕夷简顿时就蔫了,没好气道:“老夫就是说这么个意思,你们要是不同意反驳便是了,何必闹到这样。”
他其实也没真想政制院全安插小弟,但他必须做这个姿态,否则没法给下面交代。
“好了。”
还是晏殊打圆场道:“在座都是自己人,就少开玩笑了,还是谈谈正事。”
说着他看向赵骏道:“汉龙,你怎么看?”
赵骏沉吟道:“有一点吕老登说得是对的,第一,正式入院不能太多人,知道我身份的也不能太多,人越多,暴露的危险就越大,我提议暂时一定能入选的有老范,拉日叔,还有李迪,其余人再商榷。”
这一点没什么质疑,连吕夷简都没反对。范仲淹和晏殊做了几年候补同知了,并且老范还那么大功劳,正式进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更何况晏殊虽然并不是吕夷简的小弟,且在吕王斗争当中保持沉默,看似谁都不帮,但其实还是比较偏向于吕夷简更多一点,算是半个帮手,所以吕夷简当然认可。
至于李迪,他也没办法。
王曾有蔡齐支持,老范进来后也肯定跟王曾一起对付他,他有宋绶支持,晏殊隐隐偏向自己,赵骏却一直都没什么人帮,只不过赵骏的能量太大,他一个人顶得过整个政制院所有人,才让大家忽略了这一点。
但不能否认的是,赵骏一直是一个人在政制院单打独斗,现在他要求多个帮手,也是理所当然之事,吕夷简不可能也不敢反对。
不过有一个问题在于。
范仲淹虽然不是王曾的小弟,可他是坚定的罢吕派,而且大家早就说好,这次老范战胜回来,就要掀起改革,万一损害了自己的利益,自己反对,老范联合王曾乃至赵骏锤他怎么办?
光靠自己、宋绶以及半个帮手的晏殊,可顶不住那么大压力,所以吕夷简说道:“我认为贾昌朝和章得象可以进来。”
赵骏先看向赵祯。
赵祯思索了一下,对他说道:“大孙,你怎么看?”
“我来分析一下吧。”
赵骏指着吕夷简说道:“政制院权力是大,但以咱们英明的官家为核心,以大家商议的改革方案为指导。但除了这些以外,对下面的人事、治理都有很大的权力,所以老吕这种独断专横的人才想把人安插进来。”
吕夷简当时就不乐意了,有些真生气地说道:“汉龙,你这话就说得过分了,虽然大家都是自己人,说话可以没有顾虑,但老夫也是为了国家,却无私心,你怎么能这样说我?”
“你私心肯定有,但我信你是为了国家。不过我也不是指责你,王曾不也是为了跟你抗衡才拉人进来的吗?大家都有私心,所以也是坦诚布公一点。”
赵骏认真说道:“我知道政治讲究内敛,不把话说透,给大家都留有余地。但我认为很多时候,把话说开反而更好,因为藏着掖着容易误会,还不如先把话挑明,这样谈话效率更高,省得互相猜忌来猜忌去,离心离德。”
“年轻人真的是。”
吕夷简苦笑地摇摇头,赵骏总是这样,打破很多政治潜规则。
但不可否认的是,赵骏说得对。
事情说开了,沟通成本就低了,没那么多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