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赵骏的身份(求追读,求推荐票)(2 / 3)

确实个个盛气凌人,存着大宋少有的血性。

很快一个上午过去,赵骏觉得肚子有些饿了,被扶回了房间,吃过午饭之后,坐在门外晒太阳,跟晏殊闲谈,聊起了明朝历史。

只是赵骏说的历史比较断层,没有跟晏殊把完整的历史过程梳理下来,所以导致晏殊现在所得的信息比较残缺,只能得到一些断断续续的历史消息。

比如晏殊之后北宋之后是南宋,南宋之后是蒙元,随后是明清,民国以及新中国。

但里面具体发生了哪些大事,他就不清楚。

包括靖康耻是什么时候发生了,具体详细经过,以及那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等人到底做了什么事情引发了靖康耻,他也完全不知。

没办法。

晏殊只能尽量做一些引导,让他主动起历史,而不敢直接参与到赵骏谈论历史的话题中去。

他不清楚仁宗朝以后的历史,万一说错了话被怀疑怎么办

所以目前只能做一个记录。

到下午时分,消化了半天知识的群臣们才又在观稼殿再聚首。

“现在我们得到的信息如下,官家朝之前的事情,大家都已知晓,官家朝之后,继任者宋英宗赵曙,赵允让之子,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

观稼殿内,晏殊拿着手中的记录纸张念道:“赵佶赵桓父子昏庸无能,致使靖康耻,金军杀到城下,北宋灭亡。随后赵佶第九子赵构南下至江南东路杭州建立南宋,南宋历九帝一百五十二年,被北方崛起的蒙元消灭,最终大宋灭亡!”

“官家,以臣之见,南宋以后的事情,咱们不需要去管。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应该如何发展国力,壮实自身,让大宋避免将来再出现靖康耻的事情发生。”

范仲淹说道。

“嗯。”

赵祯点点头,却也说道:“却也不能完全不管,如果能够知道后世的发展,汲取经验教训,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我听赵骏说,科技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发展工业革命,才能让国力喷涌而出。”

“但那东西谁会啊”

“看样子也只能等赵骏双眼复明之后再谈了。”

“应该也快了,那这段时间,我们就干等着吗不如筹划一下茶法的事情,免得以后赵骏双眼复明,真把这差事交给他,我们什么都没做,他不免还得埋怨我们废物。”

“不过说起来,将来国家大事,咱们真的要交给他来做吗赵骏是后世人不假,但他一没有任何身份,二来不是科举出身,岂能担此重任”

众人侃侃而谈,这是副相宋绶提出的疑虑。

赵祯沉吟道:“赵骏说自己是后世全国排名前几的毕业高材生,朕观其见识,确实不凡,提出的很多东西,也都十分新颖。能不能担任国家大事,也无妨,不是还有几位相公能照看吗”

“不错,我等虽年迈,但既为宰相,帮他把把关还是没有什么问题。咱们先在汴梁把交子铺开起来,再征召富贾巨商商谈这些事情,你们看如何”

王曾说道。

“王相此言有理。”

几个人互相对视一眼,然后忽然笑了起来,虽说这国家大事交给一个二十多岁的毛头小子难免有失轻重。

但有他们几个宰相在背后帮赵骏把关,再怎么样也不会有差错。

大宋文人,向来都有胆子改革。

“嗯。”

吕夷简也道:“交子铺在蜀中虽然失败了,但若能做成确实有益国家。而且按赵骏所言,后世银行,就是由我大宋的交子铺,演变成明清的钱庄银号,最后变成新中国银行,可见这个东西确实是国家必须之物,至于赵骏身份的问题.......”

刚开始他还是建议从长计议,比如等赵骏眼睛复明之后再着手。但赵祯已经拍板,决定先在汴梁试点,那自然是另外一回事了,所以他也开始支持起来。

“此事易尔。”

晏殊笑了起来:“民间有伪造《箕斗册》及“公验”者,用于做些为非作歹的勾当。可若是官府做的《箕斗册》及“公验”,那还叫伪造吗那是货真价实的东西,就看官家要不要录他入宗室。”

《箕斗册》就是唐宋时期户籍登记册,就是后世的户籍系统,也可以说是户口本。

因为古时候升斗小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离开自己户籍地,最多就是去县城逛逛,因此只需要在户籍地登记造册就行,不需要额外发凭证。

但如果穿州过路,去县外的其它地方,就得去官府申请“公验”,这东西相当于身份证,里面不仅会记录你的基本信息,甚至还有你的画像,手印等等。只有所在地官府印章才有效,伪造的话要被判刑。

不过那些作奸犯科的人伪造《箕斗册》和公验,造出来的做得再真,那也是假的。可官府录入了你的身份信息,那东西就是真的,哪怕身世经历是编造,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