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原来你都已经知道了(2 / 3)

现在也是时候增加《学术星空》的子刊了。

回去的时候,宁晨和陶辙轩一起并排走着。

陶辙轩也很乐意这样的方式,因为在澳洲华人圈里,陶辙轩也非常习惯用这样的方式,去与其他华人进行交流。

他们之所以如此踊跃的表示愿意来参加这次的数学大会,除了秋成同的号召力之外,宁晨最近的成果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次的数学大会,召开的地点被定在了燕京。

而通过计算机去验证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一系列问题的这种思路,也正是陶辙轩本人早先就提及过的。

“好,那么现在欢迎来自盛州大学的宁晨老师,上台进行报告!”

但宁晨能够在这样快速的时间内,就将粤语说得这么好,足以证明宁晨有多么强大的学习能力。

对于一些涉及应用方向的问题,宁晨并没有任何的提及,但这已经足够解释陶辙轩心中的很多疑惑了。

听到陶辙轩的话,宁晨笑着回答道:

“陶教授,我向你保证,在我跟你

“宁老师,伱居然学粤语了?”

陶辙轩知道,除了粤区这一片之外,夏国其他地区基本是不会说粤语的。

“陶教授,有些事情我们可能不方便公开的去谈,这件事情还请陶教授理解。”

“陶教授,那我们等报告会结束之后再聊。”

这并不仅仅是数量上的提升,同时也是质量上的提升。

宁晨有些事情想和陶辙轩说,而陶辙轩同样也想询问宁晨一些问题,两个人便默契的聊了起来。

“陶教授,最近我自学了一下粤语,还请你评价一下,我的粤语说得是否标准。”

唯一让宁晨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哪些问题可以回答,哪些问题不方便回答了。

随着各个参会的人员陆续到达报告会现场,这次的数学大会也即将开始。

“嗯,宁老师,一会儿就要看你表现了。”杨连华说道。

数学大会开始后,作为本次数学大会的组织者,秋成同先上台进行致辞。

如果是听不懂中文的,只能选择通过耳机中的同声传译功能,来进行翻译了。

“杨老师,宋老师,我要先过去了哈。”

但是无论是宁晨还是秋成同,最终都认为燕京是更好的数学大会举办地点。

接下来的时间里,宁晨向陶辙轩大致解释了一些陶辙轩之前的疑惑。

宁晨借助小智的辅助,帮助自己分析这些投递往《学术星空》的论文分类,发现其中数学类和材料类的论文最多。

带着惊讶和期待,陶辙轩直接用粤语跟宁晨交谈了起来,而得到的回应也非常的令陶辙轩诧异。

但因为这一次是夏国举办的数学大会,宁晨强烈要求要用中文进行报告,这一点也得到了秋成同的赞同。

听到这人的话,秋成同笑着回答道:

“与其说是因为我办的这些比赛和训练营,改变了整个夏国的数学环境,倒不如说是宁老师的出现,才起到了这样的改变。当然,我在其中也不是毫无建树,至少通过我办的这个竞赛,成功的发掘出了宁老师这样的人才。”

作为一个世界上顶级的数学家,陶辙轩的逻辑推理能力自然也是毋庸置疑的。

因为宁晨一会儿就要上台做报告了,需要提前去后台做好准备,就不能坐在观众席了。

而作为盛州大学新一代的数学研究者,宋溪韵同样跟着宁晨来到了燕京,将参加整个数学大会的全程。

除了准备报告会的事情之外,宁晨也在考虑通过这个机会,继续宣传推广盛州大学的《学术星空》期刊。

在宋溪韵前往燕大之后,宁晨与秋成同、陶辙轩等人一起见面,聊着与明天的数学大会有关的各种事情。

当着这么多专家的面,宁晨自然不会把功劳都归在自己的身上,而是肯定着秋成同等人做的这些事情。

随着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夏国数学大会的日子也逐渐临近。

听到宁晨的话,陶辙轩也是有些诧异。

从城市级别来看,燕京要高出盛州不止一档,而且高校也要更多、实力更强。

宋溪韵想要去见一见燕大的同学和老师们,宁晨本来也想一起过去,不过因为自己这边还有一些更重要的事情,宁晨也就只好作罢了。

其实在一开始,盛州也是一个候选中的举办地点,因为宁晨本人就在盛州,而这次数学大会的中心人物,也是宁晨。

宁晨说的这些话确实是发自于内心,如果是一些其他的竞赛,宁晨连获得参赛的机会都会非常的不容易。

要不是有宁晨的出现,秋成同所做的这些事情,至少在短时间之内,是无法起到明显的效果的。

“宁老师,根据我对你的这篇论文的理解,想要求出纳维